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,请各位家长百忙之中,阅读以下安全须知,履行监护人职责。
防溺水安全教育:
1. 禁止孩子私自或结伴下水游泳、嬉水或捉鱼虾等。
2. 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。
3. 未成年人参与水上游乐项目,必须有成年人带领。
4. 乘坐观赏船、游船等,务必要穿好救生衣。
5. 上下船时遵守秩序,不要在船上打闹、戏水,以免落入水中。
6. 如果遇到同伴溺水,告诉孩子要智慧救援,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及手拉手施救,要及时大声呼救并拨打110。
交通安全教育:
1. 行走时遵守交规,教育孩子不要在路上嬉戏、打闹。
2.不能让孩子擅自骑摩托车和电瓶车外出。
3.乘坐公共交通要遵守秩序,文明礼让,在车上时,要坐稳、扶好,不能擅自将胳膊、头等部位伸出窗外。
4.家长开私家车出行,不能疲劳驾驶、超速驾驶、酒驾等。
5.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,尽量坐在驾驶座一侧后排;要告诉孩子车辆自动上锁后怎么由内打开车门,家长离开时不要让孩子在车上睡觉。
6.教会孩子乘坐交通工具遭遇意外事故时的自我保护知识。
旅行安全教育:
1.多关注天气,合理安排出行,雷电天气禁止孩子参加户外旅游,亲子游强度要适宜。
2.如果旅游景点人员密度过大,已超出了合理的容纳范围,不要带孩子进入,以免发生走散、踩踏事故。
3.入住酒店时,尽快熟悉酒店房间,查看是否有潜在的危险,了解消防逃生通道,索取酒店联系卡。
4.谨防扒手:购物商城、火车站等是“扒手”热门之选;带小孩外出的家长和“低头 族”是高危人群。
5.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,不在禁拍处拍照、摄影。
6.孩子坐电梯要遵守秩序,禁止在电梯上打玩,谨防商场、景区的扶梯“咬人”。
7.旅途劳累及异地旅游容易导致“水土不服”和食物中毒现象,如果出现身体不适,要及时就医。
居家安全教育:
1. 告诉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。
2. 要让孩子远离打火机、火柴、燃气阀、煤气罐等,防止发生火灾。
4. 禁止孩子攀爬阳台和窗户以及在阳台和窗户边打玩,以免孩子发生坠落事故。
5. 妥善保管好药品,以免孩子拿到后误食。
6. 告诉孩子,不要触碰插线板,以及电熨斗、微波炉等电器。
娱乐安全教育:
1. 不让孩子去网吧、歌舞厅等娱乐场所。
2. 引导孩子正确上网,防止其沉迷于网络或玩不健康的网络游戏。
3. 不要去工地、轨道、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。
4. 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时,要根据年龄、身高等要求选择适合的游乐项目。
5. 告诉孩子:玩滑梯、跷跷板、秋千时,要有序玩耍,不打闹或推搡他人。
6. 不要给孩子穿带绳子或者有腰带系绳的衣服,以免绳子缠绕在器械上,带来人身危险。
饮食安全教育:
1. 多吃水果蔬菜,不要吃“三无”食品和“垃圾”食品,特别提醒孩子少吃冷饮。
2.在外就餐时,要去正规、卫生条件好的餐馆就餐;不要让孩子坐在靠近走道或上菜的位置上。
3. 在外旅行时,要少吃辛辣食物,尽量不吃小摊上食物。
4. 不暴饮暴食,防止消化不良。
预防春季疾病教育:
1.春季早晚最容易受凉,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,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,使身体逐步适应环境气温。
2.注意家庭卫生,餐具要进行消毒,生食瓜果要洗净,家里要勤通风。
3.告诉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,防止病从口入,引起胃肠道疾病。
心理安全教育:
1. 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、交流,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。
2. 遇到孩子情绪不佳时,要及时教其排解疏导。
3. 遇到问题时,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的能力,同时教会孩子向他人寻求帮助。
4. 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,合理安排作息,劳逸结合。
特别提醒:当前正值扫黑除恶专项时期,学生在家一定要有监护人,加强安全管理,不得进入网吧、KTV等娱乐场所,避免孩子与社会闲散人员、无心向学学生接触,月假期间家长一定要监护到位!